环境方针
最高管理者应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、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,环境方针应:
(1)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,包括其活动、产品和服务的性质、规模和环境影响。
(2)为制订环境目标提供框架。
(3)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,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。
注: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。
(4)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。
(5)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。
环境方针应:①保持文件化信息;②在组织内得到沟通;③可为相关方获取。
【理解】
1.与2004版本4.2环境方针意思一样。
2.新标准要求形成文件,老标准没这个要求。
3.环境方针要体现组织与产品特点、污染预防、可持续发展承诺。
4.环境方针要为公众所获取,组织内部要进行交流,交流会影响到本组织环境活动相关人员,如快递公司人员、供应商送货人员、承包商装修施工人员等。
5.要提供的证据:在纲领性文件中明确环境方针及含义。
6.易失控点:环境方针没有公告出来,周边居民不易获取;没有公布在公司网站,相关单位不易获取。
环境方针案例:
1.客户满意守法规,持续改善零缺失
提高客户满意度,切实遵守各项适用法规,透过稽核制度、管理审查等方式,不断审视自我,进而持续改善。
2.绿色产品防污染,有害物质做管制
以遵守法规为基础,融入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的概念,有效预防环境污染,并对环境有害物质进行减量及管控动作。
3全员教育凝共识,维护工厂好机制
强化全员教育,凝聚员工质量及环安意识,透过流程源头管理、节能减费及安全促进活动,提升管理绩效。